隨著AI模型日益精密,您是否對AI伺服器的記憶體配置感到困惑?不確定該選擇HBM還是DDR5?擔心容量購買不足或過度浪費?在人工智慧(AI)高速發展的時代,理解AI伺服器記憶體需求的底層邏輯,是釋放強大運算潛力的第一步。本文將為您深入剖析AI伺服器對記憶體的特殊要求,帶您洞悉不同AI記憶體技術的差異,並提供明確的容量配置建議,讓您一次就掌握如何為特定AI任務(如訓練或推論)配置最佳記憶體,避免錯誤投資。
為什麼AI伺服器是記憶體巨獸?揭秘影響AI伺服器記憶體需求的三大主因
傳統伺服器處理的任務相對單純,記憶體需求通常在數百GB的範圍內。然而,AI伺服器,特別是用於模型訓練的伺服器,其記憶體需求動輒以TB計算,是名副其實的「記憶體巨獸」。這背後的巨大差異,源於AI運算獨特的性質。
▍巨量模型參數:當語言模型(LLM)動輒數十億、上兆參數
大型語言模型(LLM)如GPT-4,其參數數量已達到驚人的兆級規模。您可以將「參數」想像成人類大腦中的神經元突觸,它們儲存了模型從數據中學習到的所有知識。模型越大,參數越多,能處理的任務就越複雜,但同時也佔據了海量的記憶體空間。僅僅是將這些參數載入以供運算,就需要龐大的記憶體容量作為基礎。一個擁有1750億參數的GPT-3模型,其基本儲存需求就接近700GB,這還未計算運算過程中的其他開銷。
▍海量訓練數據集:處理TB級的非結構化數據
AI模型的訓練過程,就像是讓一個學生閱讀整個圖書館的藏書。這些「藏書」就是訓練數據集,包含了文字、圖片、影片等海量的非結構化數據,規模往往達到TB甚至PB等級。在訓練時,系統需要將一批批(Batches)的數據從儲存裝置讀取到記憶體中,再交由GPU進行高速運算。如果記憶體容量不足,數據交換就會變得頻繁而緩慢,如同讓GPU「餓肚子」,嚴重拖累訓練效率。
▍高速平行運算:GPU與記憶體之間的高頻寬資料交換需求
AI的核心是GPU(圖形處理器)的強大平行運算能力。一個AI伺服器內可能搭載了多張頂級GPU協同工作。想像一下,這就像一個擁有多位頂尖大廚的超級廚房,如果食材(數據)供應不上,廚師再厲害也無法施展。記憶體頻寬(Memory Bandwidth)就是連接食材庫(記憶體)和廚師(GPU)的通道。AI訓練涉及密集的矩陣運算,對數據吞吐量要求極高。因此,AI伺服器不僅需要大容量記憶體,更需要超高頻寬的記憶體,確保數據能以驚人的速度在GPU與記憶體之間流動,避免運算核心處於閒置等待狀態。
推薦閱讀
想深入了解AI產業鏈的投資機會嗎?除了記憶體,GPU概念股同樣是市場焦點。點擊閱讀《AI Agent股票投資新浪潮》,掌握未來趨勢。
AI伺服器記憶體技術大比拼:HBM vs. DDR5 怎麼選?
了解了AI伺服器對記憶體的苛刻要求後,我們來看看目前市場上的兩大主流技術:HBM(High Bandwidth Memory,高頻寬記憶體)和DDR5(Double Data Rate 5)。它們並非單純的競爭關係,而是針對不同應用場景的優化解決方案。
▍HBM(高頻寬記憶體):為AI而生,速度與頻寬的王者
HBM可以被視為記憶體界的「超級跑車」,專為極致的數據傳輸速度而設計。它採用了創新的3D堆疊技術,將多個DRAM晶片垂直堆疊,並透過稱為TSV(矽穿孔)的技術進行連接。這種結構大幅縮短了數據傳輸的路徑,並實現了極寬的數據匯流排(Bus)。
- ✓ 優點: 提供無與倫比的記憶體頻寬(可達TB/s等級)、極低的延遲和更佳的功耗效率。它通常與GPU整合封裝在一起,是頂級AI加速卡的標準配備。
- ✗ 缺點: 生產成本極高,且因為整合封裝的特性,容量擴充受限,單張卡的HBM容量通常是固定的(例如NVIDIA H100搭載80GB HBM3)。更多技術細節可以參考Micron的技術說明。
▍DDR5:傳統伺服器的升級首選,容量與成本的平衡者
DDR5是主流伺服器和個人電腦記憶體的最新標準,是DDR4的繼任者。它就像記憶體界的「豪華休旅車」,在性能、容量和成本之間取得了絕佳的平衡。相較於DDR4,DDR5在頻寬和容量上都有顯著提升,同時也改善了電源效率。
- ✓ 優點: 成本效益高,技術成熟,供應鏈廣泛。最大的優勢在於其擴充彈性,伺服器主機板上通常有多個DIMM插槽,允許用戶根據需求靈活配置高達數TB的記憶體容量。
- ✗ 缺點: 雖然DDR5頻寬遠超DDR4,但與HBM相比仍有數量級的差距,延遲也相對較高,無法滿足最頂級AI訓練對數據吞吐量的極致要求。深入了解DDR5技術可以參考《台灣記憶體大廠排名2025》一文。
| 特性 | HBM (高頻寬記憶體) | DDR5 |
|---|---|---|
| 核心定位 | 速度與頻寬的王者,專為GPU協同運算 | 容量與成本的平衡者,通用型系統記憶體 |
| 頻寬 | 極高 (900 GB/s – 3 TB/s+) | 較高 (50 GB/s – 100 GB/s) |
| 容量擴充性 | 低 (與GPU整合封裝,容量固定) | 高 (可透過DIMM插槽靈活擴充) |
| 成本 | 非常高 | 相對經濟 |
| 功耗 | 較低 | 較高 |
| 主要應用場景 | AI模型訓練、高效能運算(HPC) | AI模型推論、通用伺服器、數據前處理 |
▍選擇的智慧:訓練(Training) vs. 推論(Inference)的不同需求
那麼,究竟該如何選擇?關鍵在於您的核心AI任務:
- AI訓練 (Training):這個過程需要反覆處理海量數據集,對記憶體頻寬的要求達到極致。因此,幾乎所有頂級的AI訓練伺服器都採用搭載HBM的GPU加速卡。在這種場景下,HBM是無可替代的選擇,因為任何頻寬瓶頸都會導致昂貴的GPU資源閒置。
- AI推論 (Inference):這是利用已經訓練好的模型來提供服務,例如辨識圖片、回答問題。雖然推論也需要快速載入模型,但它更側重於同時處理大量用戶請求的能力和成本效益。因此,許多推論伺服器會選擇使用大容量的DDR5記憶體,以較低的成本同時載入多個模型實例,服務更多用戶,實現規模經濟。
AI伺服器記憶體容量該如何配置?一個公式幫你估算
選擇了技術類型後,下一個問題是:「我需要多少容量?」精確的估算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開支,同時確保系統效能。雖然實際需求會因模型、框架和軟體優化而異,但我們可以透過一些基本原則來進行估算。
▍訓練伺服器容量估算:模型大小 + 數據批次 + 梯度緩存
訓練伺服器的記憶體主要被以下幾個部分佔用:
- 模型參數 (Model Parameters):這是最基本的佔用。例如,一個16-bit(FP16)精度的100億參數模型,就需要約20GB的記憶體。
- 梯度緩存 (Gradients):在反向傳播算法中,需要為每個參數計算一個梯度值,其大小與模型參數相當。
- 優化器狀態 (Optimizer States):像Adam這樣的常用優化器,會為每個參數儲存額外的狀態資訊(如動量和方差),通常是參數大小的2倍。
- 數據批次 (Data Batch):每一批輸入的訓練數據及其在網路中各層的激活值(Activations)也需要佔用記憶體。
一個簡化的估算公式是:訓練所需記憶體 ≈ (模型參數大小 × 4) + 激活值大小。這就是為什麼即使模型本身只有幾十GB,也需要數百GB甚至更多的GPU記憶體(HBM)和系統記憶體(DDR5)。
▍推論伺服器容量估算:模型大小 + 同時服務的使用者數量
推論伺服器的估算相對簡單,主要考慮:
- 模型大小:首先需要足夠的記憶體來完整載入AI模型。
- 併發請求:如果要同時服務多個用戶,可能需要在記憶體中載入多個模型的副本,或者為每個請求保留獨立的快取空間。
因此,其估算公式為:推論所需記憶體 ≈ (模型大小 × 併發實例數量) + 系統開銷。這解釋了為什麼推論伺服器極度看重DDR5的大容量與擴充彈性。
▍業界參考值:從數百GB到數TB的配置案例分析
從市場上的主流配置來看,趨勢非常明顯。一般用途的伺服器記憶體平均容量約為500-600GB。然而,根據市場研究機構的數據,AI伺服器的平均記憶體容量已飆升至1.2-1.7TB,是前者的2-3倍。對於需要處理超大型模型或海量數據的頂級HPC中心,配置數TB甚至數十TB的DDR5記憶體作為GPU叢集的「記憶體池」也已成為常態。
延伸閱讀
AI的發展不僅推動了記憶體的革新,更帶動了整個半導體產業的發展。了解更多AI相關的投資機會,請參閱《玻璃基板概念股2025全解析》。
AI伺服器記憶體常見問題 (FAQ)
Q1:一般伺服器記憶體可以用在AI伺服器上嗎?
答案是肯定的,但要看應用場景。事實上,AI伺服器廣泛使用DDR5記憶體作為系統主記憶體,用於數據預處理、儲存作業系統和支援CPU運算。但對於需要極致頻寬的AI訓練核心任務,它無法取代與GPU緊密整合的HBM。您可以將其理解為,DDR5是伺服器的「通用倉庫」,而HBM是GPU的「隨身彈藥庫」。
Q2:記憶體容量和速度,哪個對AI運算更重要?
這是一個典型的「取決於應用」的問題。兩者都至關重要,但優先級不同。
對於訓練任務:速度(頻寬)是首要瓶頸。即使有再大容量,如果頻寬跟不上,GPU也會一直處於等待狀態,因此HBM是首選。
對於推論任務:容量和成本效益通常更重要。需要用有限的預算,在記憶體中部署盡可能多的模型實例以服務大量用戶,此時大容量的DDR5更具優勢。
Q3:AI熱潮會如何影響未來記憶體市場的價格與發展?
AI熱潮正深刻地重塑記憶體市場。首先,對HBM和高密度DDR5的巨大需求,推高了這些高階產品的價格,並可能在短期內導致供應緊張。其次,它極大地刺激了技術創新,廠商正加速研發下一代HBM(如HBM4)和DDR(如DDR6),以滿足未來更複雜AI模型的需求。這也為記憶體產業鏈的相關企業帶來了巨大的投資機遇。
Q4:HBM和DDR5可以混合使用嗎?
可以,而且這正是當前主流AI伺服器的架構。在一個典型的AI伺服器中,GPU搭載了自有的一體化HBM記憶體,負責最高速的核心運算。同時,伺服器主機板上插有多條DDR5記憶體,作為系統的主記憶體池。數據首先從儲存裝置載入到DDR5中,經過CPU的預處理後,再傳輸到GPU的HBM中進行訓練或推論。這種分層架構有效地平衡了性能與成本。
Q5:什麼是CXL(Compute Express Link)?它與AI伺服器記憶體有何關係?
CXL是一種開放性的高速互連協議,它允許CPU、GPU、記憶體和其他加速器之間實現更高效、低延遲的資源共享。對於AI伺服器而言,CXL的革命性在於它能實現「記憶體池化(Memory Pooling)」。未來,可以透過CXL連接大量的DDR5記憶體,形成一個巨大的共享記憶體池,供多個CPU和GPU按需取用。這將極大解決單一伺服器記憶體容量不足的問題,為訓練千兆甚至萬兆參數的超大型AI模型鋪平了道路。
總結
總結來說,AI伺服器記憶體需求的激增,是由巨量模型、海量數據和高速運算三大因素共同驅動的必然結果。在選擇記憶體技術時,必須明確核心任務:
- 追求極致訓練效能,HBM是不可或缺的關鍵。
- 注重規模化推論的成本效益與彈性,大容量DDR5則是明智之選。
為您的AI專案選擇正確的記憶體類型和容量配置,是在效能與預算之間取得平衡的不二法門。在投入採購前,深入評估您的AI工作負載,是做出最明智決策的基礎。希望這份詳盡的指南,能幫助您全面掌握AI伺服器記憶體的關鍵知識,在AI時代的浪潮中佔得先機。
*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,僅供參考,不構成任何專業建議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