綜援資產上限2025終極指南:單人/家庭資格、金額計算與豁免一文看清

綜援資產上限2025終極指南:單人/家庭資格、金額計算與豁免一文看清

在香港,當生活遇到突如其來的風浪,或是長期面臨財政困境時,「綜援」往往是許多家庭和個人腦海中浮現的一道曙光。然而,這道曙光並非遙不可及,卻也非唾手可得。當中最關鍵的門檻,莫過於綜 援 資產 上限。究竟2025年最新的資產限額是多少?單人申請與家庭申請有何天壤之別?入息審查又是如何計算?這些錯綜複雜的規定,常讓人望而卻步。

別擔心,這篇文章將化身為你的專屬顧問,為你抽絲剝繭,深入剖析2025年綜援的每一項申請細則。從最新的政策變動、申請資格、資產與入息審查,到實際的金額計算和申請流程,我們將用最清晰、最實用的方式,為你提供一站式的完整攻略,助你掃除疑慮,清晰前路。

綜援是什麼?2025年有哪些重大變革?

綜合社會保障援助計劃(簡稱「綜援」),是香港社會福利署(社署)為在財政上無法自給的人士及家庭提供的一張「安全網」。它的核心目標,是提供基本的經濟援助,以應付日常生活的開支,確保市民的生活水平不致低於基本標準。

然而,社會經濟環境不斷變遷,綜援計劃也需與時並進。踏入2025年,綜援迎來了幾項重要的調整,直接影響著受助人的權益和義務。讓我們來看看有哪些關鍵變革:

  • 📈 援助金額上調: 自2025年2月1日起,綜援的標準金額及公共福利金(如高齡津貼、長者生活津貼等)將上調1.3%。這次調整雖然幅度不大,但對於依賴綜援維持生計的家庭而言,無疑能在通脹壓力下提供些許喘息空間。
  • 🔄 就業支援服務更新: 過往協助失業人士的「就業支援服務」將於2025年9月告一段落。取而代之的是一項為期兩年的「失業人士受助支援計劃」。這項新計劃要求15至59歲、身體健全的失業綜援受助人,每週必須參與由指定機構安排的1小時無償工作,直至重投職場或返回校園。若無故違反規定,其綜援金將可能被暫停7天,這項轉變旨在加強受助人重投社會的動機與責任。
  • ♿️ 殘疾人士就業鼓勵: 根據《2024–2025財政預算案》,政府將推行為期三年的試行措施。自2025年起,每月向有工作的殘疾綜援受助人額外發放500港元補助金。這項措施明確地傳遞了一個信息:政府鼓勵並支持殘疾人士發揮所長,透過就業改善生活質素。

領取綜援的第一道門檻:申請資格全解析

要成功申請綜援,並不是填寫一份表格那麼簡單,申請人必須跨過幾道由社署設定的「門檻」。這些門檻主要圍繞著居港身份、入息與資產狀況,以及身體健全程度。讓我們逐一拆解。

📍 居港要求:不只是香港居民這麼簡單

這是申請綜援最基本,也是最硬性的規定。你必須符合以下所有條件:

  1. 必須是香港居民。
  2. 取得香港居民身份已滿一年。
  3. 在取得香港居民身份後,至申請綜援當日,必須在香港總共居住滿一年(這一年內,離港總日數不能超過56天)。

情境模擬:陳先生是新來港人士,雖然他已持有香港居民身份證,但只取得了8個月。即使他急需援助,在正常情況下,他也未能符合第(2)項「滿一年」的要求,需要等到身份滿一年後才能申請。

當然,規則之下也有人情。若申請人因非常特殊的理由(例如突發的嚴重疾病或家庭巨變)而未能滿足上述居住要求,社署署長有權行使酌情權,考慮破例批核。此外,18歲以下的香港居民可獲豁免上述第(2)及(3)項的居港年期要求。

💪 身體狀況準則:健全成人有額外要求

對於年齡介乎15至59歲、身體健全的申請人,社署有著「自力更生」的期望。因此,你必須符合以下其中一項條件,才能領取綜援:

  • 失業或每月工作入息低於2,630港元,或每月總工時少於120小時。
  • 符合上述條件者,必須積極地尋找全職工作,並按規定參加前文提及的「自力更生支援計劃」(2025年9月後為「失業人士受助支援計劃」)。

豁免情況: 如果你需要全時間在家中照顧年幼、年長或殘疾的家庭成員,而無法外出工作,社署在評估後或會豁免你參與就業支援計劃的要求。這需要提供充分的證明,例如醫生證明家庭成員需要時刻照料等。

核心審查:綜 援 資產 上限與入息審查標準

通過了身份和身體狀況的初步審核後,便進入了最核心的環節——經濟狀況審查,也就是俗稱的「查家宅」。社署会以「家庭」為單位,仔細評估你的家庭總收入和總資產,這直接決定了你是否有資格領取綜援,以及綜 援 資產 上限的具體數額。

💰 入息審查:你的家庭總收入達標嗎?

入息審查的原則很直接:你整個家庭每月的「可評估總入息」必須低於社署為你家庭計算出的每月「認可需要總額」。

  • 可評估總入息: 這包括家庭所有成員的薪金、工資、租金收入、親友資助等。不過,部分收入可能會被豁免計算,例如每月首1,200港元及隨後3,800港元的其中一半(合共最多3,100港元)的就業收入豁免計算,以鼓勵就業。
  • 認可需要總額: 這是社署根據你家庭的人數、年齡、健康狀況等因素,計算出的每月基本生活開支,包括標準金額、補助金和特別津貼等。

簡單來說,就是「你家賺的錢」必須少於「社署認為你家需要的錢」。

🏦 綜 援 資產 上限:單人與家庭限額大不同(附2025最新表格)

這是最多人關心,也最容易「踩界」的一環。資產審查涵蓋範圍極廣,幾乎所有能轉化為現金的東西都會被計算在內:

  • 土地及物業(自住物業在特定情況下可獲豁免)
  • 現金及銀行存款(港幣及外幣)
  • 股票、基金、債券等投資產品
  • 保險計劃的現金價值
  • 年金計劃的投保額或退保價值
  • 金條、金幣等貴金屬
  • 車輛(作代步或商業用途或有不同計算方法)

你的家庭總資產絕對不能超過社署規定的限額。這個限額會根據你家庭成員的狀況(是否有長者、殘疾人士等)而有所不同。以下是自2024年2月1日起生效,並沿用至2025年的最新綜 援 資產 上限表格:

家庭情況 成員人數 資產限額 (港元)
有健全成人及兒童成員
(最常見的家庭類型)
1人 $23,500
2人 $47,000
3人 $70,500
4人或以上 $94,000
有年老、殘疾或健康欠佳成員
(資產限額較寬鬆)
1人 $53,000
2人 $79,500
3人 $106,000
4人 $132,500
5人 $159,000
6人 $185,500
全部成員均為長者、殘疾或健康欠佳
(最高資產限額)
2人 $79,500
3人 $106,000
4人 $132,500
5人 $159,000
6人 $185,500

註:家庭成員若超過6人,或有其他特殊組合,可直接向社會保障辦事處職員查詢詳細的資產限額。

綜援金額點計?標準金額、補助金、特別津貼一覽

成功通過審查後,你每月究竟能拿到多少錢?綜援金額並非一個固定數目,而是由三大部分組成:標準金額、補助金、以及特別津貼。社署會像砌積木一樣,根據你的家庭狀況,將這些部分組合起來,計算出你家庭的「認可需要總額」。

基本生活保障:標準金額

這是應付衣、食、行等基本生活開支的核心部分。金額會因申請人的年齡、健康狀況而異。例如,單身健全成人的標準金額,會與單身長者或殘疾人士的標準金額不同。

額外支援:不可不知的6大補助金

補助金是為了應付一些特殊情況下的經常性開支,種類繁多,是提升援助總額的關鍵。常見的補助金包括:

  • 👵 長期個案補助金: 如果家庭中有長者、殘疾或健康欠佳成員,並已連續領取綜援滿12個月,每年可獲發一次性補助金(例如,有1名合資格成員可獲 $2,620/年)。
  • 👨‍👩‍👧 單親補助金: 單親家庭主理人每月可獲 $420,以應付單獨照顧子女的額外壓力。
  • 🏘️ 社區生活補助金: 非住院的長者、殘疾或健康欠佳受助人,每月可獲 $400。自2025年起,60至64歲的健康成人也能領取此項,鼓勵他們留在社區生活。
  • 🚌 交通補助金: 12至64歲、殘疾程度達100%或需經常護理的嚴重殘疾人士,每月可獲 $335 交通津貼,鼓勵他們多參與社區活動。
  • 🏥 院舍照顧補助金: 居住在非資助院舍的長者或殘疾人士,每月可獲 $400,以減輕院費負擔。
  • 💼 就業支援補助金: 60至64歲仍在工作的健全受助人,每月可獲 $1,245,作為持續就業的獎勵。

應急之選:特別津貼涵蓋哪些開支?

這部分是實報實銷或按固定金額發放,用以支付一些必要但金額不固定的開支,主要包括:

  • 租金津貼: 以實際租金或最高租金津貼額(以較低者為準)發放。
  • 水費及排污費。
  • 子女的學費、校巴費、膳食津貼等教育相關開支。
  • 經醫生證明的指定膳食、醫療及康復用具費用。

實戰演練:綜援金額計算案例拆解

理論說了這麼多,不如來個實際案例。假設一個四人家庭:

  • 申請人:健全失業成人
  • 配偶:健全,需全職照顧家庭
  • 子女一:16歲,全日制高中生,需外出午膳
  • 子女二:7歲,半日制小學生
  • 每月租金:$3,500

社署會如何計算他們的每月綜援金額呢?

計算步驟如下:

  1. 計算標準金額: 分別計算2名成人及2名兒童的標準金額,然後相加。
  2. 計算補助金: 由於是單親(假設只有一人照顧子女)或有特殊需要,可能會加上「單親補助金」等。
  3. 計算特別津貼:
    • 租金津貼: 實際租金$3,500低於四人家庭的最高租津(例如$4,850),可獲全額$3,500津貼。
    • 教育津貼: 計算大兒子的午膳津貼及其他可能的教育開支。
  4. 總額相加: 將標準金額 + 補助金 + 特別津貼,得出該家庭每月的「認可需要總額」,這就是他們最終能領取的綜援金額。

由零到一:綜援申請流程全攻略

了解清楚資格和金額後,就進入了實際操作階段。申請綜援的流程嚴謹,但只要準備充足,便能順利完成。

📝 申請前準備:所需文件清單

社署需要核實你提供的所有資料,因此文件準備是成敗的關鍵。你需要準備好以下文件的正本及副本:

  • ✅ 身份證明文件:香港身份證、出生證明書等。
  • ✅ 入息證明:糧單、僱主證明信、銀行月結單等。
  • ✅ 資產證明:銀行存摺及月結單(所有戶口)、股票結單、保單、物業證明(如屋契、差餉單)等。
  • ✅ 住屋證明:租約、水電煤氣費單。
  • ✅ 教育開支證明:子女的學生手冊、學費單、校巴費單等。
  • ✅ 健康狀況證明:醫生證明信、醫院覆診卡等(如適用)。

審批流程四部曲:從遞交到收款

整個流程大致可分為四個步驟,通常需要四星期左右完成。

  1. 遞交申請: 申請人可親身前往區內的社會保障辦事處辦理。如果申請人因年幼、年長或健康問題無法親自辦理,可由家人或社署署長委任的受委人代辦。
  2. 會面與家訪: 社署職員會與申請人預約時間會面,並可能安排家訪。這一步是為了核實你提交的資料是否屬實,並了解你的實際生活狀況。請務必誠實作答,提供準確信息。
  3. 審批與通知: 完成調查後,社署會發出書面通知,告知申請結果。如果成功,通知書會詳細列明援助金額的計算方法;如果被拒,也會說明原因。若對結果不滿,申請人有權向社會保障上訴委員會提出上訴。
  4. 發放援助金: 綜援金通常會每月一次,在指定日期存入申請人(或其受委人)的單名香港銀行戶口。注意,聯名戶口是不被接納的。

領取綜援期間注意事項

成功領取綜援後,並非一勞永逸。受助人仍有一些責任和規定需要遵守,其中最常見的就是離港限制。

✈️ 短暫離港會否影響綜援?離港日數限制詳解

受助人可以短暫離開香港,但有嚴格的日數限制。每年(由7月1日至翌年6月30日)的離港寬限期為:

  • 長者、殘疾或健康欠佳成員: 每年180天。
  • 其他受助人(如健全成人及兒童): 每年60天。

如果因特殊理由需要離港超過上述期限(例如海外升學、就醫),必須預先獲得社署署長的批准。若因工作需要而經常離港,只要工作時數和入息符合社署標準,並能提供證明,相關的離港日數或可獲豁免計算。切記,任何離港計劃都應及早與負責的個案主任溝通。

綜 援 資產 上限及申領常見問題 (FAQ)

問1:如果我因突發重病,無法滿足「居港滿一年」的規定,還有機會申請綜援嗎?
答:有機會。社會福利署署長在處理這類個案時會行使酌情權。你應主動向社署解釋你的特殊情況,並提交所有相關的醫療證明文件。社署會根據個案的獨特性和緊急性作出個別考慮。
問2:我家四個人同住,但只有我一個人失業,可以只以我個人的名義申請綜援嗎?
答:不可以。綜援申請的基本原則是「家庭為單位」。社署會評估整個家庭的總收入和總資產,包括與你同住的父母、配偶、子女的收入。所有成員的經濟狀況都會被納入綜 援 資產 上限和入息的計算範圍內。
問3:我是單親媽媽,需要全職照顧年幼的孩子,月入只有$2,000散工收入,是否必須參加「失業人士受助支援計劃」?
答:一般情況下可以豁免。若你需要在家中照顧年幼或殘疾的家庭成員而無法全職工作,社署通常會豁免你參加就業支援計劃的要求。不過,個案主任會根據你子女的年齡、健康狀況及家庭的實際需要作出最終評估。
問4:我名下有一份儲蓄人壽保險,已經供了十年,這會影響我的綜援資產審查嗎?
答:會。這份保險的「現金價值」會被視為你的個人資產,並計入家庭總資產內。在申請前,你需要向保險公司查詢該保單在申請當日的現金價值,並如實向社署申報。如果總資產超過了綜 援 資產 上限,申請將不會獲批。
問5:如果我的綜援申請被拒絕,我應該怎麼辦?
答:首先,仔細閱讀社署發出的通知書,了解被拒絕的具體原因。如果你認為評估結果不公平,或有新的資料可以補充,你有權在收到通知後的指定限期內,向獨立的「社會保障上訴委員會」提出上訴。上訴無需費用。

結論

綜援計劃作為香港社會福利體系的重要一環,其目的是為真正有需要的人提供及時的援助。2025年的一系列調整,無論是金額的上調,還是就業支援模式的轉變,都反映了政策力求在提供保障與鼓勵自力更生之間取得平衡。對於潛在申請人而言,透徹理解綜 援 資產 上限、入息審查標準以及各項申請資格,是邁向成功申領的第一步,也是最關鍵的一步。準備齊全的文件、誠實透明的溝通,將能大大提高申請的順暢度。希望這份詳盡的指南,能為正處於困境中的你,點亮一盞清晰指引的明燈。


*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,僅供參考,不構成任何專業建議。綜援計劃的具體細則及金額或會隨時更新,一切以社會福利署公佈的最新資訊為準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:-) 
:bye: 
:yahoo: 
:mail: 
:whistle: 
B-) 
;-) 
:scratch: 
:wacko: 
:cry: 
:-( 
:unsure: 
:good: 
:negative: 
:heart: 
:yes: 
:rose: 
Scroll to 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