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國總統特朗普近日強硬重申關稅措施勢在必行,掀起新一輪關稅戰疑雲,再度震撼全球金融市場。儘管美國國際貿易法院上週裁定其部分關稅政策違法,但白宮高層堅稱將繼續透過其他法源推動貿易施壓,甚至暗示將對中國礦產出口限制問題「動真格」。這場延燒數年的關稅戰不僅重塑全球供應鏈,更開始動搖長年以來作為全球儲備貨幣的美元霸權地位。
關稅戰再起:特朗普重提關稅政策撼動全球市場
根據美媒報導,特朗普政府核心官員於6月1日表態,即使遭法院否決,仍將引用其他緊急經濟權力法源繼續推動對等關稅,尤其針對中國在稀土出口方面進展遲緩,美方明言不會延長寬限期。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更表示,特朗普可能近期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,商討相關關稅協議。
這一連串強硬舉措讓外界憂心,中美之間的貿易衝突恐再次升級,形成新一輪全球市場動盪。
國際市場信心動搖 美元與美債雙受壓力
隨著關稅戰變數擴大,金融市場對美元的信心開始鬆動。根據2025年4月數據,美國10年期國債利率罕見攀升至4.5%,顯示資金非但未流入美債避險,反而出現拋售潮,市場對美國國債安全性的疑慮正逐步升溫。
有分析指出,這不僅代表國際資本對美國財政狀況信心下滑,也映照出特朗普推動關稅戰以壓制貿易逆差、減輕美債壓力的策略可能適得其反。在美元霸權依賴全球資本持有美債的架構下,貿易保護主義的強力介入,正在侵蝕美國原本賴以維生的金融霸權基石。
「特里芬兩難」浮現 關稅政策挑戰美元核心價值
美國多年來享有「美元霸權」,得以透過發行貨幣與舉債應對全球需求。然而此優勢本質上建構於「特里芬兩難」的悖論——為維持全球儲備貨幣地位,美國需長期保持貿易赤字以輸出美元。但特朗普主張削減赤字、推動製造業回流與重振出口,從根本上挑戰這一結構。
若關稅戰繼續擴大,勢必削弱其他國家對美元及美國國債的信心。根據最新統計,美國國債總額已突破36萬億美元,年利息支出超過1萬億美元,甚至超過五角大廈年度預算,財政壓力可謂史無前例。
【延伸閱讀】
美聯儲進退維谷:關稅與通脹構成雙重挑戰
美聯儲於5月8日(香港時間)公布最新利率決議,宣布將聯邦基金利率維持在4.25%至4.50%區間不變,這是繼1月與3月後連續第三次維持利率不變。市場關注焦點隨即轉向未來幾月的降息路徑,尤其是7月議息會議是否會釋出明確寬鬆信號。
儘管前總統特朗普多次公開施壓要求降息,以配合其新一輪的經濟刺激政策,但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會後強調:「政策獨立性不容妥協,決策依然以經濟數據為基礎。」
關稅與通脹風險增加 政策陷入兩難
根據美聯儲會後聲明,當前美國就業市場依然穩健,但通脹壓力「仍處於高位」,且經濟前景的不確定性進一步上升。首次納入的風險提示指出,「失業率上升與通脹惡化的可能性同步增加」,顯示決策層對當前經濟狀況的擔憂升級。
鮑威爾在記者會上坦言,特朗普政府加徵關稅的政策對消費者信心產生壓力,儘管尚未反映在實體經濟數據中,但不確定性已經對決策構成挑戰。他補充說:「我們目前無急於降息,6月是否行動將取決於數據。」
市場預期:7月有望啟動降息
根據芝商所CME“美聯儲觀察”工具,截至會後最新數據顯示,6月會議維持利率不變的概率高達80.2%,但7月降息25個基點的機率則高達59.1%,成為市場普遍預期的時間點。
中泰期貨分析師史家亮指出,美聯儲目前所面對的最大困境在於「抗通脹」與「保就業」之間的拉扯。一方面,通脹尚未回落至2%的政策目標區間;另一方面,美國一季度GDP環比下滑、消費數據走弱,市場對經濟衰退的擔憂升溫。
他認為,若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政策持續升級,可能導致短期內通脹反彈、美債壓力升高,從而逼迫美聯儲在第三季度開始降息。
黃金飆升、美元走弱:避險資產取而代之
投資者已開始轉向避險資產。根據市場行情,國際黃金價格自2025年4月以來持續攀升,於4月14日觸及每安士3245.42美元的歷史高位。儘管之後因特朗普短暫暫停徵收部分電子產品關稅而小幅回跌,但整體趨勢依舊堅挺,反映出市場對美元與美國國債的信任明顯下降。
結語
當前,美國推動的關稅戰不僅是經貿議題,更逐步演變為一場關於美元地位與金融秩序的系統性挑戰。美元霸權的穩固性正面臨空前壓力,而美國國債的吸引力與避險功能也出現裂痕。
未來幾個月,若特朗普政府未能成功與主要貿易夥伴達成穩定、具體的關稅協定,並重建市場信任,美國金融體系恐將持續承壓,甚至進一步引發全球資本流向重新洗牌。美元是否仍是世界最可靠的貨幣?這個問題,或許將成為2025年全球金融的核心命題。
*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,僅供參考,不構成任何專業建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