野村證券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陸挺近日指出,中國內地經濟復甦勢頭乏力,房地產市場持續疲弱,同時在中美關係緊張之際,貿易結構亦顯現「去美化」的趨勢。最新數據顯示,主要城市的新屋與二手房成交全面下滑,加上對美農產品的依賴問題浮現,整體情勢「不容樂觀」。
中國大豆進口急轉向巴西 中美貿易關係再添變數
根據《彭博》4月11日報導,中國於上週大手筆訂購至少240萬噸巴西大豆,相當於中國每月平均進口量的三分之一,交易量龐大且執行迅速。這一舉動被視為中國在中美貿易摩擦升溫背景下,加速進行供應鏈多元化的策略調整。
《金融時報》亦指出,自3月以來,巴西大豆對美國大豆的溢價已達每蒲式耳1.15美元,而2月初時巴西大豆仍處於折價狀態。報導稱,北京當局在3月起,實際上限制了部分美國牛肉對華出口,顯示貿易政策調整已經開始實施。
野村研究認為,儘管中國多年試圖減少對美國農產品的依賴,但短期內要找到大規模替代方案仍有挑戰。不過,考慮到美國農業在政治選舉中的關鍵地位,中方可能正以農產品作為策略性反制手段。
房地產市場下行壓力加劇 新屋銷售年增率轉負
根據Wind數據,截至2025年4月13日止一週,20個主要城市新屋銷售量的七日均線年增率由前一週的22.1%驟降至-20.6%,顯示房地產市場復甦動力不足。
若進一步拆解各級城市:
- 一線城市年增率由13.5%降至-1.3%;
- 二線城市由37.9%降至-22.0%;
- 三線與以下城市則由-3.4%進一步降至-39.7%。
二手房交易量大幅降溫 深圳跌幅最明顯
二手房市場同樣出現明顯放緩。14個主要城市樣本中,二手房成交年增率由前一週的49.2%大幅下滑至僅0.4%。
- 上海4月14日現房銷售同比成長37.9%,高於前一週的34.2%;
- 深圳由高位回落,從75.4%大跌至24.5%。
野村指出,房地產市場持續下行將對內需構成壓力,也增加地方財政風險,成為中國經濟2025年復甦過程中的重大挑戰之一。
中國經濟面臨雙重壓力:內需放緩與外貿調整
綜合來看,中國2025年首季經濟表現受到雙重壓力夾擊。一方面,房地產產業下滑影響居民信心與投資;另一方面,中美貿易關係走向不確定性加劇,推動中國加快重塑進出口結構。
陸挺認為,未來幾個季度政策力度與方向將成為關鍵變數,市場需密切關注中央如何平衡經濟增長、金融風險與外部壓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