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是否也聽說朋友靠著「挖礦」賺進第一桶金,想跟著投入以太幣挖礦的世界,卻發現資訊混亂、今非昔比?沒錯,隨著以太坊的重大升級,傳統的挖礦方式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。本文將為你完整解析以太幣挖礦原理,並誠實地告訴你為何傳統的以太幣挖礦顯卡方式已成過去,同時提供最真實的以太幣挖礦教學與未來出路,助你了解在ETH 2.0合併後,你的「礦工夢」該何去何從。
什麼是以太幣挖礦?深入淺出搞懂核心原理
想像一下,以太坊是一個全球共享的數位帳本(區塊鏈),上面記錄了所有的交易。為了確保這個帳本不被任何人隨意篡改,需要一種機制來驗證每一筆交易的真偽,並將其永久記錄下來。「挖礦」正是這個過程的核心。
區塊鏈與工作量證明 (PoW) 是什麼?
在以太坊合併之前,它採用的是一種稱為「工作量證明」(Proof of Work, PoW)的共識機制。這就像一場全球性的數學競賽:
- 打包交易:全世界的電腦(礦工)會將最近發生的交易打包成一個「區塊」。
- 解開數學題:礦工們需要利用強大的運算能力(主要是顯示卡 GPU)去解決一道極其複雜的數學難題。這道題沒有捷徑,只能透過不斷嘗試(暴力破解)來尋找答案。
- 獲得記帳權:第一個解出答案的礦工,就能獲得將這個新區塊添加到區塊鏈上的權利,並向全網絡廣播這個結果。
- 獲取獎勵:作為回報,這位幸運的礦工會得到新生成的以太幣(ETH)以及該區塊內所有交易的手續費。
礦工的角色:為什麼需要「挖礦」來維持網路安全?
工作量證明機制之所以安全,關鍵在於「成本」。想要攻擊或篡改區塊鏈,你需要掌握全網絡超過 51% 的運算能力(算力),這需要投入天文數字的硬體和電力成本,使得攻擊行為變得極不划算。因此,礦工們透過競爭記帳權,共同維護了整個以太坊網路的去中心化與安全性。
從解開複雜數學題到獲得ETH獎勵的完整過程
簡單來說,挖礦就是一個不斷重複「猜數字」的過程。你的挖礦設備(礦機)每秒能猜多少次,就是你的「算力」(Hash Rate)。算力越高,猜中正確答案的機率就越大,獲得區塊獎勵的機會也越高。這個過程耗費大量電力,這也是PoW機制最為人詬病的一點。
推薦閱讀
想要安全儲存您的加密資產嗎?了解不同錢包的運作方式是第一步。參考我們的冷錢包推薦指南,學習如何挑選與安全使用,守護你的數位財富。
【關鍵轉變】以太坊合併 (The Merge):為何顯卡挖礦時代已終結?
這是一切改變的轉捩點。在 2022 年 9 月,以太坊執行了一次名為「合併」(The Merge)的歷史性升級。這次升級的核心,就是將共識機制從耗能的「工作量證明」(PoW) 轉換為更環保、更高效的「權益證明」(Proof of Stake, PoS)。
告別PoW:從工作量證明到權益證明 (PoS) 的轉變
如果說 PoW 是一場「算力」的競賽,那麼 PoS 就是一場「財力」的競賽。在 PoS 機制下,不再需要礦工進行大規模的運算來驗證交易和創建新區塊。
PoS 如何運作?「質押 (Staking)」如何取代挖礦
在權益證明機制中,網路安全的維護者被稱為「驗證者」(Validator),而不是「礦工」。整個過程如下:
- 質押ETH:用戶需要將一定數量(目前是 32 ETH)的以太幣鎖定在網絡中作為「押金」,這個過程稱為「質押」(Staking)。
- 成為驗證者:質押後,你就有資格成為一個驗證者,參與驗證交易與創建新區塊。
- 隨機選擇:系統會根據質押的數量和時間等因素,隨機選出一個驗證者來創建下一個區塊。
- 獲取獎勵:被選中的驗證者完成任務後,就能獲得 ETH 作為獎勵。如果作惡(例如驗證惡意交易),其質押的 ETH 將會被沒收(Slash),以此來確保網路安全。
這對想用顯卡挖礦的你有什麼直接影響?
最直接的影響就是:以太坊 (ETH) 主網路上不再需要 GPU 進行挖礦了。 你的顯卡算力對於驗證以太坊交易不再有任何作用,因此,傳統的以太幣挖礦設備(ASIC 礦機、GPU 礦機)無法再挖到任何 ETH。這場升級使得以太坊的能源消耗降低了約 99.95%,但也宣告了以太幣 GPU 挖礦時代的正式終結。
回顧過去:以太幣挖礦需要哪些硬體設備?
雖然現在無法再用顯卡挖ETH,但了解過去的硬體配置,有助於你理解為何這些設備仍可用於挖掘其他加密貨幣,以及整個挖礦產業的演變。
主角登場:GPU (顯示卡) 為何曾是挖礦首選?
GPU(圖形處理器)的核心設計是進行大量且重複的並行計算,這恰好與 PoW 挖礦算法中不斷嘗試哈希值的需求不謀而合。相比於電腦的 CPU(中央處理器),GPU 在這類特定任務上的效率要高出數百甚至數千倍,因此成為了以太幣挖礦的絕對主力。
熱門挖礦顯卡回顧:NVIDIA vs. AMD 的算力大戰
在挖礦熱潮中,兩大顯卡巨頭 NVIDIA 和 AMD 的產品成為礦工們追逐的焦點。選擇的標準主要看兩個指標:算力 (Hash Rate) 和 功耗 (Power Consumption),兩者相除得出的「能效比」是衡量一張顯卡挖礦效益的關鍵。
品牌 | 熱門型號 | 當時優勢 |
---|---|---|
NVIDIA | GeForce RTX 3060 Ti, RTX 3070, RTX 3080 | 普遍擁有較高的算力,軟體優化和社群支持度好。 |
AMD | Radeon RX 5700 XT, RX 6800, RX 6800 XT | 在某些算法上能效比出色,價格相對有競爭力。 |
礦機基礎架構:除了顯卡,你還需要什麼?
一台專業的礦機不僅僅是幾張顯卡,還包括:
- 主機板:需要有足夠多的 PCIe 插槽來連接多張顯卡。
- 電源供應器 (PSU):功率必須足夠大且穩定,能承受所有顯卡和其他組件長時間滿載運行。
- CPU 與記憶體:要求不高,能讓操作系統和挖礦軟體順利運行即可。
- 礦機架:一個開放式的金屬架,用於固定所有硬體並確保良好的散熱。
手把手挖礦教學 (以替代幣「以太經典 ETC」為例)
既然 ETH 不能挖了,那麼閒置的顯卡該怎麼辦?一個常見的選擇是轉向挖掘其他採用 PoW 機制的加密貨幣,其中與以太坊淵源最深的以太經典 (Ethereum Classic, ETC) 成為了許多礦工的首選。以下是一個基本的挖礦教學步驟:
🚀 第一步:創建一個支援ETC的加密貨幣錢包
這是你存放挖礦收益的地方。你需要一個安全可靠、並且支援 ETC 的錢包。選擇有很多,包括:
- 硬體錢包 (冷錢包):如 Ledger 或 Trezor,最安全,適合長期儲存大量資產。
- 軟體錢包 (熱錢包):如 Trust Wallet, MetaMask, Exodus 等,方便在電腦或手機上操作。
- 交易所錢包:在幣安 (Binance)、Coinbase 等交易所註冊後會自帶的錢包,方便交易。
無論選擇哪種,務必備份好你的助記詞或私鑰,這是你錢包所有權的唯一證明!想深入了解如何選擇?可以參考這篇 冷錢包推薦指南。
🌍 第二步:選擇一個可靠的ETC礦池 (Mining Pool)
單獨挖礦(Solo Mining)中獎的機率對個人礦工來說微乎其微。加入礦池,意味著將你的算力與成千上萬的礦工匯集在一起,共同解題。一旦礦池中的任何一人解出答案,獎勵將根據大家貢獻的算力比例進行分配。這樣可以讓你獲得更穩定、更頻繁的收益。
知名的 ETC 礦池包括 F2Pool, Ethermine, 2Miners 等。選擇時需考慮礦池的規模、手續費、支付方式和伺服器延遲。
💻 第三步:下載與設定挖礦軟體
挖礦軟體是連接你的硬體和礦池的橋樑。你需要根據你的顯卡類型(NVIDIA 或 AMD)選擇合適的軟體。常用的軟體有:
- Gminer: 支援 N 卡和 A 卡,性能穩定。
- T-Rex Miner: 主要針對 NVIDIA 顯卡優化,算力表現出色。
- lolMiner: 對 AMD 顯卡支援良好,同時也支援 N 卡。
下載後,你需要編輯軟體文件夾內的 .bat (Windows) 或 .sh (Linux) 檔案,填入礦池的伺服器地址、你的 ETC 錢包地址,以及為你的礦機取一個名稱。格式通常如下:miner.exe --algo etchash --server etc.f2pool.com:6688 --user YOUR_WALLET_ADDRESS.WORKER_NAME
📈 第四步:開始挖礦並監控你的收益
儲存並運行你剛剛設定好的 .bat 檔案,如果沒有錯誤訊息,你的礦機就開始運作了!你可以看到軟體界面上顯示的即時算力、溫度等資訊。大約 10-20 分鐘後,你可以在所選礦池的官方網站上,輸入你的錢包地址,查看你的算力數據、預期收益和支付記錄。
延伸閱讀
除了挖礦,直接交易或透過程式化策略也是參與加密貨幣市場的方式。若您對自動交易感興趣,可以探索富途牛牛加密貨幣懶人包,了解如何設定API進行智能投資。
常見問題 (FAQ)
現在還可以用我的電腦/顯卡挖以太幣 (ETH) 嗎?
不可以。 重申一次,自從以太坊「合併」升級到權益證明 (PoS) 機制後,任何基於算力的 GPU 或 ASIC 設備都無法再挖掘到以太幣 (ETH)。如果你想獲得 ETH,可以透過購買或參與質押 (Staking) 來賺取獎勵。
挖礦的成本有哪些?現在投入還划算嗎?
挖礦的主要成本包括:
- 硬體成本:購買顯卡、主機板、電源等設備的初始投資。
- 電力成本:這是最大宗的持續性支出。礦機需要 24/7 全天候運行,電費高低直接決定你的盈利能力。
- 維護成本:包括散熱、場地、硬體維修等。
是否划算取決於你所挖幣種的價格、全網算力難度以及你的電力成本。在投入前,強烈建議使用線上挖礦計算機 (如 WhatToMine),輸入你的顯卡型號和電費,估算潛在的收益與成本。
除了挖ETC,我的顯卡還能挖哪些加密貨幣?
當然可以。市場上仍有許多採用 PoW 機制的加密貨幣可以使用 GPU 進行挖掘,例如:
- Ravencoin (RVN): 採用 KawPoW 算法,抗 ASIC。
- Ergo (ERG): 採用 Autolykos2 算法,注重隱私與智能合約。
- Flux (FLUX): 採用 ZelHash 算法,是一個去中心化雲端基礎設施項目。
不同幣種的挖礦算法不同,收益也會隨市場波動,需要自行研究和評估。
總結
總結本文的重點,以太幣挖礦的世界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。傳統依賴顯卡算力的工作量證明 (PoW) 時代,隨著以太坊的「合併」已宣告結束,取而代之的是更為節能的權益證明 (PoS) 機制。這意味著,你無法再用 GPU 挖到新的 ETH。
然而,這並不代表你的硬體全無用武之地。對於仍想利用閒置設備創造被動收入的投資者,轉向挖掘如以太經典 (ETC) 或其他替代性加密貨幣,依然是一個可行的選項。此外,研究並參與以太坊的質押 (Staking),也是順應趨勢、持續在以太坊生態中獲取收益的新途徑。
無論你選擇哪條路,都請務必在投入任何資源前,仔細評估當前的市場行情、挖礦難度、電力成本以及潛在風險,做出最明智、最符合自身情況的決策。
*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,僅供參考,不構成任何專業建議。